午时刚过,此刻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间段,政仁殿门外,王元珍靠在墙上,脑袋歪斜着,昏昏欲睡。
一名太监快步走到王元珍身前,见到总管这个模样,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叫醒他。
王元珍却是却是很敏感,听到一丝声响,便是立即睁开了眼睛,见到身前的太监,站直了身子,问道:“有什么事情?”
太监说道:“老爷子,陈州都督李勋求见圣上。”
“知道了,在这里等着,我去通报圣上。”
王元珍点了点头,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着,随即推开殿门,走了进去。
不得不说楚立明是一个勤勉的皇帝,今天的事情并不多,但是他依旧待在政仁殿,一直过了申时才会离开,几乎天天如此,因为若是楚立明提前离开,那么有急事求见的朝臣,就只有等到来日了。
王元珍进了大殿,见到楚立明正趴在桌子上熟睡,鼻子顿时就是一酸,眼泪险些流了出来。
王元珍十岁净身做了太监,一直都是跟在楚立明身边伺候,距今已有二十余年,在王元珍的心中,楚立明为人木讷少言,算不上明君,但是他自继位以来,做事勤勤恳恳,对于国事朝政不敢有一丝的懈怠,常常以武帝为目标,希望可以带领大魏走向中兴,可惜朝局日下,国势日衰,大魏十三年,也就是去年年底,更是被白巾军攻破了中都,朝廷颜面扫地,险些亡国,许多大臣在私下议论此事之时,都是把责任推到了楚立明的头上,说他无能,连仁宗都是不如,可是在王元珍看来,这些又岂是楚立明一个人的责任?
不知过了多久,楚立明从梦中醒来,见到王元珍站在一旁,于是说道:“有什么事?”
王元珍躬身说道:“圣上,陈州都督李勋求见。”
楚立明揉了揉脸庞:“朕睡了多久?”
王元珍回答道:“自老奴在此,已有一个时辰。”
楚立明皱眉道:“你为何不叫醒朕?让大臣无辜等候一个时辰,若是传了出去,岂不是又要说朕懈怠政事。”
王元珍动情的说道:“是他们不理解皇上,皇上........”
楚立明抬手打断了王元珍的话语,说道:“宣李勋觐见。”
王元珍叹了口气,躬身领命道:“是,陛下。”
李勋跟在一名领路太监的身后,望着四周的建筑,心绪万千,以前虽然到皇宫里面转过,但是现在的心情岂能与那时候的相比较?
到了政仁殿,领路太监给王元珍复了命,王元珍让他退下,然后看向李勋,问道:“觐见圣上之礼,你可知道?”
李勋点头说道:“知道,却为实行过。”
王元珍点了点头:“知道就行了,见了圣上,不可妄语。”
“李勋不敢。”
王元珍推开殿门,先行走了进去,李勋随后跟上。
李勋一眼便看到了前方的楚立明,这还是第一见到大魏帝国的最高统治者,年约四十,除了肤色白一些以外,长相什么的都是一般,但是走到了近前,望着楚立明那张不喜不怒,平静自如的脸庞,李勋顿时感到一股不怒自威的气息扑面而来,让人心中不由升起了敬畏之意。
“陛下,陈州都督李勋已被带到。”
王元珍高声禀报,然后站到了一旁,而这时,旁边的一扇小门被打开,从里面走出了两名男子,一名是起居郎,另外一名则是今日值班的御史台监察御史,其中起居郎来到楚立明下方的一处案几坐下,摊开笔墨,准备记录皇上的一言一行,而那名监察御史,则是默默站在一旁,不言不语。
楚立明的目光顿时看向了下方。
李勋立即躬身高声呼道:“臣,李勋,拜见皇上,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。”
楚立明点了点头,淡声道:“免礼吧!”
这个时代,除了重大节日活动以外,官员面见皇上,是不需要行跪拜之礼的,正所谓跪天跪地,跪父母,其他的只需行躬身之礼即可。
楚立明打量着李勋,身材高瘦挺拔,一身军装衬托着整个人极有风采,不算英俊的面孔,自有一种坚毅气质。
楚立明暗暗点了点头,从第一映像来说,对于李勋这个年轻将领,他还是比较满意的。
“李勋,此刻见朕,有何事情?”
李勋一下跪在地上,连声高呼道:“臣有罪,臣有罪。”
楚立明脸上有了惊讶之色,但凡独自觐见自己的官员,不是求情的就是告状的,而像李勋这般连声说到自己有罪的,还是头一次见到,楚立明的心中,顿时来了一丝兴趣。
“不管有罪无罪,起来说话。”
“谢陛下。”
李勋站了起来,从楚立明的话语之中,可以看出,此人的性格比较温和,不是那种动不动就让人拉下去斩掉脑袋的暴君。
楚立明笑道:“李勋,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有罪,是何缘由?”
李勋躬身说道:“回禀圣上,臣任陈州都督之时,以强硬手段逼迫陈州众多粮商拿出钱粮,得钱粮将近百万,这件事情臣并没有上报朝廷,所以臣有罪。”
“钱粮百万?”
楚立明脸上有了怒意,沉声说道:“朕命你为陈州都督,是让你护卫一州平安,而不是让你肆意妄为,剥夺民财,你在陈州为官不过数月,便是豪取抢夺钱粮百万之巨,你心中可还有王法?”
“臣有罪。”
李勋再次自罪一声,然后从怀中拿出一本奏折,交给了王元珍,后者走到楚立明身旁,把奏折放到了桌子上。
楚立明冷冷看了李勋一眼,翻开奏折看去,当看完了其中的内容之后,楚立明阴沉的脸色却是淡了许多。
“事难,为何不求助朝廷?”
李勋默默说道:“刺史李青与臣数次上书内阁,但是得到的只是安抚之言,并没有任何实物,而陈州的局势已然一触即发,大变将即,所以臣在万般无奈之下,只得行此等下作之事。”
楚立明沉默不语,虽然剿灭了白巾军,成功收复了中都,但是其中的损失之大,恐怕常人根本就难以想象,当时逃的太急,宫中许多财务来不及带走,最终全部便宜了他人,而当事态平定之后,楚立明又不得不拿出大量钱财赏赐那些有功的各镇节度使,使得原本就财政困难的国库越发的空虚,所以面对河南道诸州的难民之事,朝廷根本就无能为力,只能是静眼观看,毫无作为。